
唐鑫掛起了大紅燈籠。 “唐鑫就住在這兒。”近日,在玉溪鎮金堆社區書記莫巍的帶領下,記者沿著蜿蜒的小道,穿過一棟棟房屋,來到了采訪對象唐鑫的家門口。 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紅色的磚、黑色的瓦修葺的平房,或許已修了很多年頭,紅色已漸漸褪去,蒙上一層灰蒙蒙的東西,看上去略顯幾分頹敗。屋簷下拉起的晾衣繩上,掛滿了剛洗的衣服,還滴答滴答地滴著水。屋簷的另一邊,一個裝滿柴火的大背簍,傾斜在地,給人感覺很有生活氣息。 “這些都是唐鑫回來幹的。”見記者瞧得仔細,唐鑫的大伯唐子東一邊搬來長條凳招呼大家坐下,一邊介紹說,18歲的唐鑫現在上了班,但一放假他就回來照顧這個家,現在他就是當家的,擔起家裏所有的責任。 2017年9月,唐鑫的父親唐子南因大麵積腦梗死住院,十幾天後,因無法醫治撒手人寰,還欠下醫院診療費4.6萬元,其母卜玉蘭天生智弱且為聾啞人。 “他爸爸丟下這麼大一個爛攤子就走了,要不是政府領導關心,不曉得這個娃兒該咋辦哦?”唐子東有些激動地拉著記者的手說。 原來,玉溪鎮黨委、政府了解到唐鑫的特殊情況後,立即啟動幫扶機製。通過民政救助、發動募捐等方式,為唐鑫家籌集資金1.5萬元,解決了其父唐子南遺體安葬及其臨時生活困難問題。如今,政府推薦唐鑫到區工業園區上班,每月工資收入2000多元。 “上班還習慣嗎?活兒難不難?會不會做?”記者向唐鑫問道。 唐鑫似乎有些內向,很少說話,聽見記者問話,靦腆地抿了抿嘴唇,然後說道:“習慣,不難,做得來。” “現在每月能領多少工資?”記者再問。 “2600元左右。”隔了幾秒,唐鑫才緩緩說道。 “上幾個月班了?” “兩個月。” “有存錢嗎?”記者笑著好奇地追問。 “嗯。”唐鑫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略微有些小聲地說:“以前家裏大事小事都是爸爸操心,現在爸爸不在了,我是家裏唯一的男人,我必須要成長起來,把這個擔子擔起來,我還有媽媽要照顧。” “我會好好上班,現在我存了3000多元了,我會慢慢的把家裏欠的錢都還了,然後再修個新房子,我不想像他們說的那樣,到時候隻能把自己嫁出去。”唐鑫似乎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前幾天鎮上的領導給他家送來了油、米和對聯,他準備趕場的時候,再為媽媽買件新衣服,順便再辦點年貨,“雖然爸爸不在了,但有這麼多人關心我、支持我,還為我找到了工作,今年春節,我和媽媽要過一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新年。” 唐鑫的語氣裏,滿滿都是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希望。他告訴記者,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