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新 聞 | 鎮 街 | 部 門 | 專 題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編行 | 聽新聞 | 潼城故事 | 圖 片 | 視 頻 新聞熱線:023-61268827    網站信息舉報電話:023-44592777
當前位置:頭 條 > 正文
山川秀美 水清岸綠興
水 為 民 惠 民 生
2018-05-10 09:54    潼南網

桂林蔬菜基地護岸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桂林蔬菜基地護岸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潼南航電樞紐工程蓄水發電。

    潼南航電樞紐工程蓄水發電。

    開欄的話: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製改革到全麵深化改革,改革開放的進程波瀾壯闊,成果豐碩,成就非凡。40年眾誌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40年來,潼南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用雙手書寫了發展的壯麗史詩。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本報從今日起開辟“40年40人40事”專欄,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方麵取得的輝煌成就。敬請關注。

    40年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伴隨著潼南水利發展的始終;改革開放,成就了潼南水利的跨越式發展。點點滴滴的曆史見證,彙成涓涓細流,貫穿了潼南水利發展的曆程。    

     平安水利         

    改革開放40年,潼南連續防禦和戰勝了1981年、1998年、2013年特大暴雨洪災和2006年的特大幹旱。尤其是2006年,全區軍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旱鬥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最大限度降低了旱災損失;在抗禦2013年瓊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鬥爭中,全區上下緊急動員,組織和調動各級黨員幹部2.5萬人,組織衝鋒舟68艘,緊急轉移受災群眾12萬餘人,解救受困群眾4400多人,設立災民安置點17個,無1人死亡,妥善解決了2萬多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      

    “改革開放40年,潼南水利經曆了跨越式發展,水利投資規模大、建設項目多、發展速度快、工程效益好、群眾受益多,極大地改善了全區水利基礎設施狀況,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   

    區水務局局長陳世權介紹說,僅近五年,我區先後建成投用三塊石堤防、蔬菜基地護岸一二期、大佛寺堤防及延伸段、2條防汛搶險通道、7處中小河流治理、7處場鎮堤防,大佛壩堤防即將建成,5個重點鎮街防洪標準基本達標。完成山洪災害、水文水情、水庫安全的標準體係建設,形成預測、預報、監控、管理為一體的自動化體係,建成簡易雨量站250餘處、自動雨量站118處、自動水位站90處、水文測量站7座、預警廣播站75處、視頻監測站79處、中心預警平台3個。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73座,實現病險水庫整治銷號,消除了水庫下遊14.2萬人的安全隱患。完成青雲灌區、紅岩嘴灌區、瓦漩坨灌區續建配套改造,整治山坪塘5166口,建成節水灌溉麵積13.1萬畝。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建成13個飲用水源地水生態涵養項目,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7年6月27日,我區水利建設史上標準最高、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涪江潼南航電樞紐工程正式蓄水發電,為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擴大城市框架、優化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濱江城市、提高市民宜居幸福指數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我區還投入449萬元,新建成7座防洪救生高台,每座建築麵積約450平方米,可承載300至500人應急避險;投入1924萬元,建成臥佛、雙江、寶龍、玉溪4個鎮抗旱應急引調提水工程,有效提升了項目區抗旱水源保障能力。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項目、一項項成效,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潼南水利事業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曆程,見證了改革發展中潼南水利事業所取得的每一步曆史性的跨越。  

    民生水利     

    陳世權介紹,潼南農村水利始終圍繞改善民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從加強河網水係建設、突出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到今天集農田水利、灌區建設與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製度改革、基層水利服務體係建設等多項內容於一體。     

    據悉,40年來,潼南建成有效灌溉麵積38.52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麵積13.1萬畝),占耕地總麵積的27.7%,為糧食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通過封育保護、預防監督和綜合治理,全區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7條,治理水土流失麵積98平方公裏;水土保持預防監督有效開展,“破壞大於治理”的局麵得到扭轉,保護了原本脆弱的水生態環境。     

    由於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和生產生活水源汙染等多種因素,部分群眾存在飲水困難、飲水不安全問題。為此,我區在改革發展中始終把解決農村飲水問題列入水利“惠民工程”的首位。僅2005年以來,全區新建各類供水工程2.86萬餘處,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95處(場鎮水廠27座,村級水廠18座,小集中供水工程50處),實現了飲水安全全覆蓋。     

    區水務局副局長曾燮輝介紹,為解決8萬居民和6萬頭牲畜的用水問題,總投資達6.55億元的大石橋水庫於2015年12月28日動工開建。水庫建成後將是潼南曆史上最大的中型骨幹水利工程。 

    據了解,大石橋水庫是一座具有農業灌溉、城區應急水源、場鎮供水及農村人畜飲水等綜合效益的中型骨幹水利工程。水庫位於桂林街道高何村,距城區4公裏。水庫總庫容1413萬立方,總灌溉麵4.24萬畝,能解決場鎮4.55萬人、農村3.56萬人和6.58萬頭牲畜的用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509萬立方。建成後將徹底解決大石橋片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區域性水資源嚴重不足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低等問題。    

    和諧水利   

    改革開放40年,潼南水利大力推進行業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體製條件下水利發展的新模式、新體製、新政策,實現了水利投入從依靠上級投入、農民籌勞籌資到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市場化融資和受益群眾籌勞籌資為補充的新體製轉變,實現了水利投入的持續增長,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的政府保障製度,探索了水資源有償使用製度改革等,為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製度支持。         

    近年來,潼南水利人圍繞區委、區政府四個“做大做強”發展目標,堅持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水問題,作為新時期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與四個“做大做強”相適應的規劃體係。區水務局堅持以項目爭資金,以資金求發展的思路,重點編製了《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長期供水規劃》《水資源配置規劃》《河道岸線規劃》《城區防洪規劃》等等一大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利建設規劃,開展了骨幹水源、城鎮堤防、河流治理、飲水安全、農田灌溉、水土保持、移民後扶、水生態涵養等100餘項項目科研和設計工作,實現了與國家投資政策的對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十二五”以來,爭取市級及以上水利資金30億元,其中2017年超過5.6億元,為曆年之最。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水利事業的發展映照出我區改革發展的光輝。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潮頭,我區將繼續以全麵深化水利改革為動力,以提升水利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中心,以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力度為支撐,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為1583平方公裏的潼南大地繪就出一幅“江河安瀾、供水安全、河河健康、山川秀美、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美好畫麵。(全媒體記者 李 揚  唐苠涵)       

    【責任編輯 鄭強】

相關新聞:
星耀潼南
潼南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 ...
一江穿城幸福相伴
我與國旗合影 我為祖國點 ...
喜迎瑞雪 潼城小夥伴玩嗨 ...
銀裝素裹下的潼城
另類合影
勤勞的雙手
傳說中有這麼多地方 被稱 ...
帥氣尹正撩小黃鴨 時尚寫 ...
潼南美女時尚街拍 速度圍 ...
女大學生競聘空乘 外語特 ...
數字報二維碼
潼南微發布平台
APP新聞客戶端
潼南網二維碼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潼南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潼南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潼南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潼南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潼南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係。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本網聯係。
媒體推廣
  • 潼南數字報
    潼南數字報是潼南報社承辦的潼南日報網,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點擊進入】
  • 潼南手機報
    手機報是服務大眾的“掌上黨報”。工作日17:30發送,方便實用。
    【點擊進入】
  • 《看潼南》
    新聞客戶端
    通過下載即可享受資訊,參加活動,免費贏好禮……!
    【點擊進入】
潼網小編行
“尤棗”:誠信為底 品質為王 暢銷中國 ...
尤良英,為何要自己代言“尤棗”?“尤棗”為何受到眾多客戶青睞?今天,請跟著記者一探究竟![詳細]
潼城故事
譚繼生 譚世福:從“赤腳醫生”到“家庭 ...
赤腳醫生,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大多數的60、70後眼裏,“赤腳醫生”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字眼。一個藥箱、一 ...[詳細]
新聞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敬請聯係我們,我們將幫您出謀劃策或協調相關部門幫您解決。
·村規民約促“村民自治”
·產業扶貧貴在“精準”
·走路別當“低頭族”
·做細做實民生實事
·從周恩來請工作人員吃飯自掏腰包想到的 ...
·消費扶貧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生態興 則文明興
樂享生活
·冬季上火大多是飲食不當!養生應該這樣 ...
·高血壓患者不能“重口味”
·查血脂前有哪些禁忌?四類人調脂藥不能 ...
·視力差的老人注意增肌
·做到這三點,你的選擇困難症就有救了
·日常保健五大要穴 推薦緩解腰痛最佳動 ...
·寒冷來襲!一粥一湯能溫補 七類食物助 ...
上了年紀,耳朵聽不 ... 冬季上火大多是飲食 ...
常運動,耳朵靈 看看你家娃睡飽了沒 ...
小寒養生,學套拍手 ... 三道藥膳助你控製體 ...
潼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麵授權 不得複製或建立鏡像  法律顧問:董俊中 律師 潼南區整治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3-44592772
主辦:中共潼南區委、潼南區人民政府 承辦:潼南區委宣傳部、潼南區傳媒集團
地址:重慶市潼南區桂林街道辦事處興潼大道82號 郵編:402660 聯係電話:023-872810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渝ICP備12005370號   渝公網安備 50022302000101號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關於我們 | 聯係我們 | 廣告業務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不良信息舉報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