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新征程,擎畫鄉村振興新圖景,潼南區塘壩鎮“枳海桑田”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裏,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生動畫卷照進現實。4月15日,2021重慶·潼南第二屆生態小龍蝦節暨第七屆桑葚采摘節在鄉村田園間精彩呈現,到六養潼南、遊枳海桑田、品生態龍蝦,塘壩鎮以其獨特的魅力迎來又一個高光時刻。
產業發展 鄉村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產業興旺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塘壩鎮圍繞全區規劃製定的檸檬、蔬菜、糧油、小龍蝦、花椒“五朵金花”,因地製宜布局農業產業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著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重要組團、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麵。 近年來,塘壩鎮大力發展生態小龍蝦產業,積極探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新模式,形成了小龍蝦產業“一節會一中心六基地”發展格局,“一節會”即生態小龍蝦節,“一中心”即以小龍蝦為主的特色水產集散交易中心,“六基地”即六大生態養殖基地。 “截至目前,我鎮小龍蝦養殖麵積已達到9500畝。成功舉辦了2020重慶·潼南首屆生態小龍蝦節,獲評全市小龍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實踐教學基地,叫響了‘西南第一、全國第三’的名片。”塘壩鎮黨委書記謝子清介紹說,“除了在養植規模不斷擴大和養殖數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我們還著力在構建小龍蝦質量安全標準體係上下功夫。” 記者在位於塘壩鎮金山村九組的小龍蝦標準化養殖基地看到,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對新捕撈的小龍蝦進行分類。“我們約300餘畝的基地緊鄰塘壩河,依托良好的水域資源,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小龍蝦和生態米的特色種養殖,形成了稻蝦共養共生的生態種養模式。”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到,基地內水源、水質保護較好,農戶養殖的農田使用農家肥料,不會對蝦和環境造成汙染。 高質量的小龍蝦當然也得到了食客們的青睞。去年,首屆小龍蝦節的成功舉辦,讓塘壩鎮養殖戶們興奮不已,不少遊客到小龍蝦基地體驗釣蝦、撈蝦、吃蝦樂趣,到周邊的桑葚基地參加采摘活動,帶動了當地民宿和餐飲經濟發展,形成了“一隻小龍蝦、萬千人打卡”的轟動效應。 該鎮在發展小龍蝦產業基礎上,因地製宜,培育更多特色農業產業。目前,已建成全球品種最齊全的果桑母本園、西南最大的標準化枳殼基地等。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中藥材增長至3萬畝,檸檬擴大至1.8萬畝,花椒發展至7500畝,特色經果穩定在8000畝,名優水產提升至5000畝,檸檬、花椒、藥材、桑葚等初加工初具雛形,“五朵金花”競相綻放,已呈遍地開花之勢。 “近年來,我鎮依托‘枳海桑田’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培育以中藥材、檸檬、小龍蝦等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挖掘增收產業潛力,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增收產業’體係,不斷延伸富民增收鏈。”謝子清說到。 目前,枳殼正在建設初加工企業3家,蠶桑已建成初加工企業2家,檸檬已建成初加工企業3家,花椒產業已建成初加工企業2家。同時,建成了鎮級電商綜合服務平台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9個。“封壩農家”村級電商上線重慶消費扶貧館,銷售額達到183萬元,直接幫助貧困戶銷售稻米、花生、紅薯、雞鴨蛋等農產品120餘萬元。 農旅融合 村民富 農業向旅遊延伸,旅遊向農業拓展。塘壩鎮除了發展小龍蝦、檸檬、枳殼等產業之外,還大力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讓村莊變景區,以農旅結合帶動產業融合發展、村民增收致富。 “清明期間,我們桑園每天都要接待上千名遊客,采摘的人數比平時多出三四倍。”塘壩鎮桑葚采摘園負責人介紹說,來桑園體驗采摘樂趣的遊客很多,有重慶主城的市民,有成都的遊客,更多的還是周邊區縣的遊客。 集果桑種植、鄉村旅遊、桑果加工等於一體的金山村盛田良品桑葚基地,擁有全球品種最齊全的果桑母本園,采摘品種多達27種,是中國農科院在西南地區唯一授權的果桑種育示範基地。依托千畝“桑田”,深入挖掘蠶桑文化內涵及生態優勢,已成功舉辦六屆桑葚采摘節。 在采摘園裏,記者看到,一排排桑樹的枝頭上,正掛著或青或紅或紫的桑葚。記者摘了一顆剛剛成熟的紫黑桑葚放入口中,輕輕一咬,甜中帶酸的味道瞬間在口中蔓延開來,讓人忍不住還想多嚐幾顆。 “園區除桑果采摘以外還銷售多種桑果加工產品,其中有桑葚果幹、桑葚酒、桑葚酵素、桑葉茶以及鮮榨桑果汁等16個品種。還有草莓和食用玫瑰可供遊客采摘,並提供小龍蝦、生態魚垂釣、抓雞賽鴨、自助燒烤、兒童弓箭射擊、棋牌休閑茶座、蠶桑文化長廊和紫藤花廊等休閑娛樂項目,同時配套有地道風味火鍋、土雞土鴨等各式家鄉美食,讓遊客盡享閑暇時光。” 作為全市最大的桑葚基地,成為當地產業從傳統種植向高效種植和農旅結合升級的模板,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到果桑的種植中來。“我們園區優先雇傭周邊脫貧戶,有12名固定用工,20多名臨時性用工,都是金山村當地的村民。”盛田果桑園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果桑園共吸納金山等周邊村群眾400餘人就業,直接為當地農戶增加收入近百萬元。 這一切的成果都得益於塘壩鎮始終堅持把推動“三變”改革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通過挖掘盤活集體資源、土地資源、房屋資源,廣泛吸引資本,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實現了村民人人持股、普惠改革紅利。 在塘壩鎮天印村,通過穩步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因地製宜,還發展魚塘養殖,拓寬了群眾脫貧增收路徑,帶動了該村群眾致富。 綜合治理 鄉村美 清晨的村莊寧靜祥和,青磚牆角處,吃完早飯的老嚴來到自己種植的花花草草前,拿出手機拍起照來。他說:“現在環境變美了,人的心情也舒暢很多,這才是家的樣子。” 近年來,圍繞“六改六治”目標,塘壩鎮天印村對汙水垃圾、公共空間等方麵積極展開環境綜合治理。在實施“增美添綠”工程中,天印村大麵積栽種樹木,增補花草,積極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名優水產等產業,形成立體循環觀光農業。同時,結合“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變。村子也因此獲評全國首批“綠色村莊”及重慶市“十大特色鄉村”等稱號。 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也讓原本有意在此發展產業的企業不再望而卻步,村民切實享受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在何家坪廣場有10餘口池塘,總麵積240畝,池塘內不僅有錦鯉和金魚等觀賞性魚類,也養殖有甲魚、“四大家魚”等。池水清澈,倒映出岸邊的垂柳和翻新的村民房屋。老嚴指著池塘周邊的步道說,“以前大家都不願意從這裏經過,如今這裏成了我們散步休閑的地方。” 道路提檔升級,出門不再滿腳泥了;統一標準圈養家禽,不再擔心蔬菜遭殃了;為所有糞池加蓋,空氣中不再臭熏熏了……“環境改善、生活便利後,孩子們回來的次數也多了,而且每次回來都不願意走。”老嚴笑著說,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陪孫子了。 “我們村裏還建立了村民議事廳和家風家訓學校,宣揚傳統道德觀,培育文明新風尚。”天印村村委會支部書記何長春說到,通過推進“三治”融合,設立“三和民情室”,組建村民理事會、治安巡邏隊和法律誌願服務隊,協調處理各種矛盾糾紛,促進了村民們家庭和美、鄰裏和睦、村居和諧。 塘壩鎮依托檸檬、桑葚、小龍蝦等基地,進一步完善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把農業產業基地打造成鄉村旅遊景區,把新農村當成鄉村旅遊景點建設。在天印村修複舊居院落1200平方米,建成全區首個鄉情陳列館,集中展示農耕鄉土文化。成為重慶新詩學會創作基地、區委組織部鄉村振興現場教學點、區融媒體中心外景拍攝基地,累計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形成了“鄉村振興看天印”的良好效應。(全媒體記者 馬艾)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