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間工人將剛生產出來的化肥裝車。 
技術人員正在做日常檢測。 2016年落戶潼南,2020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被評為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擁有10多項專利技術,年產值過億元,重慶雲瑞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瑞肥業)如何快速占領市場份額?它發展曆程中三個重要時刻的果斷抉擇,是其生存和發展壯大的關鍵。 大而全還是小而精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潼南高新區的雲瑞肥業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質量檢測忙而不亂、產品入庫井然有序……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當然,比火熱生產更令人振奮的是,技術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研發的包括經濟作物專用有機-無機複混肥、長效緩釋複合肥、含多種微量元素的鈣鎂磷肥從這裏銷往世界各地。 “這是我們研發的顆粒熔成磷肥,這種化肥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肥效,又可以完全杜絕產品呈現飛撲、漫塵狀態,各種養分均是溶於弱酸的枸溶性形態,由於環保特性突出及適用於農業機械化施肥,在日本市場廣受歡迎。”車間內,雲瑞肥業品安部部長鄭偉一邊檢查產品質量一邊告訴記者。 2016年,雲瑞肥業在潼南工業園區(現潼南高新區)北區掛牌成立。主要從事化肥生產、銷售以及貨物進出口貿易等。 成立之初,一道難題便擺在眼前,企業如何定位,是選擇大而全,還是小而精?麵對十字路口,雲瑞肥業最終選擇了後者。 “俗話說‘門門通不如一門精,事在於專,業在於精’,這應該是我們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基本原則。”鄭偉告訴記者,把有限的資金和精力放在某一領域或產品,做專做精,像一顆釘子一樣,善於擠善於鑽,小產品終會有大市場。 因此從事業初始,雲瑞肥業就和國內化肥市場追求大而全走的不同道路。公司秉承小批量多品種的經營方式,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小眾精品市場供應鏈體係,從設備選型、生產批量、加工方式、包裝方式和供應方式上都追求極致的精細化、定點化,著力於滿足終端客戶的需求。 多年來,雲瑞肥業以“做精”“做專”“做強”為經營理念,在生產管理上吸納日本農業在產品質量、產品細節上的要求,形成了企業獨特的質量管理體係,在技術上也領跑業內,有著眾多“明星產品”,已成為日本多家企業的優秀肥料供應商,尤其是顆粒熔成磷肥,技術成熟,海外市場占有率高,日本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 人海戰術還是智能化
化肥行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去,生產線從投料,到裹油,再到檢測等都需要人工操作,耗時耗力。 但是,依靠“人海戰術”,任何企業都很難打造核心競爭力。隨著業務不斷擴大,人力遲早會出現缺口,關於未來怎麼走,卻出現了爭議。 2021年前後,雲瑞肥業又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它麵臨新的選擇,是增加人力還是走智能化之路,延長產業鏈? 有的人認為,雲瑞肥業現在有口碑,有市場,隻要做好服務,就能穩定發展。 而一些人認為,走智能化道路是大勢所趨,光靠服務也沒用,提高製造環節整體水平和產品競爭力可謂勢在必行。 兩種看法,兩條道路,怎麼走?雲瑞肥業管理層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 智能化改造,一路推到生產端。2021年,雲瑞肥業投入數百萬元改造了生產線和相關設備,生產過程中更多環節實現了智能化控製。在降低勞動強度的同時,也改善了生產環境。 如今,來到改造後的生產車間,環境幹淨整潔,全無傳統工業廠區的“灰頭土臉”,除了機器的轉動聲和生產線巡查人員,幾乎看不到幾個工人的身影。 在位於廠區一角的中控室,雲瑞肥業生產部車間主任李源其正在查看實時導入的項目生產數據。屏幕前,工廠巡檢、安全監控、生產管理等內容直觀地顯示著。 “雖然都是生產同類的產品,但以前不但需要的人工多,生產成本還高,且質量控製不穩定。”對於以前的生產條件,李源其印象深刻。 “這是我們新投入的一台油控計量設備,通過這個設備可以精準控製油量,以前一天隻能完成6至7噸的裹油量,現在一天完成60至70噸非常輕鬆。”李源其指著一台剛投用不久的機器告訴記者,現在,智能化會讓客戶更省心,也能讓我們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2021年,憑借智能化改造,公司全年銷售收入較上一年翻了一番,2022年,更是突破億元大關。其生產的多款產品也榮獲國際國內多項大獎。 吃老本還是搞研發 農藥、化肥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農業生產資料,但過度施用或濫用,也會對農業生態造成不良影響。近年來,國家連續提出要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潼南作為成渝“菜籃子”,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何依托潼南為成渝乃至西南地區的“菜籃子”提供穩定的質量檢測監測,提高農產品質量,是雲瑞肥業發展的目標。有效做好檢測和監測,離不開建設專業的實驗室。隻有擁有了成熟、係統的檢測和監測體係才能真正意義上衝破“綠色壁壘”,在潼南建設自己的實驗室迫在眉睫。 這一次,雲瑞肥業管理層沒有猶豫。2021年,秉承科技強司,服務興農的理念,雲瑞肥業投資300萬,打造擁有3C(CMACATLCNAS)資質的國家級專業實驗室。並於2022年3月正式成立全資子公司——重慶飛特萊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將雲瑞總公司積累的十多年日本市場專肥專用、在測土的基礎上定製配方肥的經驗,為潼南提供優質、高效的檢測和農化技術谘詢服務。 如今,麵積700餘平方米,配備100多台檢測設備、器材的實驗室已完成建設並正式運行。 “我們正在做日常檢測,查看試驗田裏的土壤養分含量。經過全套儀器分析後,每份土壤成分就會被分析出來,後續經過計算機形成綜合檢測報告。”實驗室裏,鄭偉告訴記者,“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讓大家意識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度施用化肥,會對土壤造成危害以及種植成本的增加,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非常關注土壤和肥料的養分等數據。” 據鄭偉介紹,如今,實驗室可以提供化肥養分含量檢測分析、土壤養分含量檢測分析、農藥殘留物檢測等多項服務。未來,他們將深化與區農業農村委合作,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推廣科學施肥方法,運用肥料新產品、新技術,紮實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為潼南乃至西南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更加穩定的動力支持。(全媒體記者 羅列 蔣坐)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