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早9點洪峰過境崇龕鎮。 
重慶應急專業救援隊員將老人扶下衝鋒舟。 
洪水退去,工作人員進行衛生消殺。 
農技人員指導農戶災後生產自救。 
掃碼看更多精彩 7月27日06時至28日06時,潼南區19個鎮街35個雨量站普降暴雨到大暴雨,7小時最大降雨量達213毫米,時間長、範圍廣突破曆史極值。同時,受瓊江上遊普降大暴雨和水庫騰庫泄洪影響,瓊江重慶潼南段河水暴漲。崇龕、柏梓、太安等12個鎮街不同程度受災。 關鍵時刻,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與民兵組織、藍天救援隊、“紅岩黨員·馬掌鐵”誌願隊等一起,團結帶領群眾搶堤救險、轉移安置、恢複秩序,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係群眾優勢轉化為防汛救災的強大政治優勢,千方百計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快速響應 大家化身“戰士”衝在一線 “立即啟動一級響應!”7月28日淩晨4點30分,經潼南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會商,全區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升級為一級響應,同時啟動全區自然災害一級救助應急響應。參照2013年“6·30”百年一遇洪災應對措施,區領導下沉一線、靠前指揮,相關部門和沿江鎮街村社幹部全員上崗,連夜組織受洪水威脅的群眾撤離。 “大家趕快收拾東西,洪水上漲很快,我們得馬上撤離啊!”28日淩晨,基幹民兵們打著手電,在柏梓鎮挨家挨戶進行拉網式安全排查,逐門逐戶動員民眾撤離,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及時將被困居民安全轉移至集中安置點。 淩晨時分,一道道防汛動員令傳達到了潼南區各個鎮街以及部門單位的黨組織微信群裏。大家密切關注著水情、汛情、災情,很快進入線上待命狀態。 “老人家,你走路不方便,我來背你。”“大姐,你不要急,你們剛采摘的這些藥材,我們馬上幫你們轉移到安全地方。”28日淩晨四點,在潼南區五桂鎮、小渡鎮、塘壩鎮等地,所有黨員幹部快速反應,有的手拿喇叭不停地提醒群眾盡快撤離轉移,有的背著老人、抱著小孩盡快轉移到集中安置點,有的幫著居民轉移貴重物品。 由於洪水來勢凶猛,水位逐漸上漲。為順利轉移行動不便群眾,各地立即采用橡皮艇轉移,同時,加強對低窪地段、重點區域、特困人員的巡查力度,確保不漏一人。當晚,崇龕鎮、柏梓鎮等地的幹部群眾連夜安全轉移沿江鎮街群眾2萬多名。 受暴雨影響,部分地區道路出現低窪處積水、樹路倒伏等情況,為消除影響,區交通局迅速反應,累計出動車輛50餘台、人員200餘人、船艇15艘,封控道路、橋梁,設置警戒線,開展救援,消除斷樹阻路、邊坡垮塌、落石、路麵積水等隱患169處,清理塌方1440餘方,全力做好交通保暢工作。 秣馬厲兵 各方全力支援做好抗洪救援 7月28日早上六點,公安、消防、民兵、藍天救援隊、交警等多支救援隊伍,陸續到達受災地點,大家分散多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對受困群眾進行救援轉移,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樊家壩裏麵還有人被困,這裏的路我不是很熟悉,怎麼辦哦。” “我是這裏的村幹部,我帶你們進去。”在柏梓鎮,黨員幹部帶頭衝鋒,災情發生後,雖然自己家也遭遇不少損失,可他們卻來不及擔心自己家的情況,而是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基層堡壘作用,盡快趕赴現場,用自己的肩為踏板,在救援隊伍的保護下,幫助二樓受困群眾“借肩”下樓,順利轉移。 本輪降雨強度大、時間長、範圍廣,暴雨積水迅速上漲。28日上午8點,記者在崇龕鎮看到,不少車輛頂部已被洪水淹沒,該鎮部分村民田裏的高粱、院壩裏新鮮采摘的枳殼、甲魚養殖中心的魚苗、沿街商鋪的物資因漲水速度過快,來不及采收、轉移,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失。 “我們今天早上接到命令過後就立馬趕過來,五點多鍾就到了,目前分成四個隊伍展開救援,幫助了近百名群眾安全轉移。”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總隊作訓部副部長郭龍君說。 為盡快轉移受困群眾,救援小組第一時間派出橡皮艇等設備器材趕赴現場,對被困人員進行逐一轉移。 “我們家二樓都進水了,還好救援人員及時趕到。家裏有位七十多的老母親,本來特別擔心她,還好救援人員來了,幫我把我媽媽背了下來,真的太感謝他們了。”田女士從橡皮艇上下來時,激動地告訴記者。 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潼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動全區各鎮街、各部門及社會誌願服務組織參與“防洪減災 誌願者在行動”。行動中,誌願者們下沉一線,把責任扛在肩上,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災情處置、勸導群眾、轉移安置等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活動,配合村(社區)做好值班值守、應急處置等工作。同時積極向群眾宣傳普及防汛、用電等安全常識,提醒居民、村民增強防範意識。 眾誌成城 邊退邊清助力恢複生產生活秩序 撥開烏雲見青天。暴雨停止後,洪水也逐漸褪去。“店裏到處是汙水,貨架被衝掉,四周全是腐木和垃圾,一片雜亂,啷個辦哦。”在崇龕鎮商貿街,不少店主望著洪水後店裏的景象,頓時愁懷了。 7月29日,隨著洪水漸漸退去,崇龕鎮商貿街裏的房屋外牆被浸泡的痕跡清晰可見,大量淤泥、砂石和雜物遍布沿江居民點和交通道路。 記者在崇龕鎮、塘壩鎮、五桂鎮等地看到,上午7點,不少黨員幹部、救援隊伍和誌願者們已到達現場,各支隊伍采取“邊退水邊清淤邊消殺”的措施,帶領群眾迅速投入到恢複交通、清淤、消殺等工作,助力恢複生產生活秩序,重建美麗家園。 “當時可把人愁壞了!想打掃卻無從下手。還好一大早就有不少誌願者趕來,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新勝鎮五金店主冉先生說。 清淤現場,迷彩綠與黨員紅交相輝映,按照“水退人上、爭分奪秒、尺寸必爭”的工作要求,大佛街道組織的突擊隊隊員們就地劃分多個戰鬥小組,分片包幹,使用抽水機、水槍、鐵鏟等工具衝刷淤泥、清運垃圾,協助受災群眾搬運物資。 “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昨晚我們在微信群報名了誌願者隊伍,今天早上六點就來到崇龕鎮參加到清淤工作中。”在崇龕鎮白沙村玉溪鎮黨委、政府組織的“紅岩黨員·馬掌鐵”誌願服務隊員正在開展災後清淤、物品搬運等工作。 汗水浸濕了衣裳、泥水濺滿了全身,誌願者隊伍中,卻沒有一人喊苦喊累,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今天來到這裏參加清淤活動,也是想為家鄉出一份力,希望我們潼南能盡快恢複到之前的美麗模樣。”返鄉大學生誌願者朱興源說。 7月30日一大早,記者在洪峰過境後的塘壩鎮看到,為盡快幫助受災群眾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環衛工人們正忙著對受浸公共區域的淤泥、垃圾、雜物進行全麵清理。現場,鐵鍁、掃把、鏟車、灑水車齊上陣,大家全力爭取盡快完成清淤工作。 在環衛工人清洗受浸區域後,衛健委組織工作人員駕駛專業消殺車、手持消殺器械對受浸區域及公共設施進行地毯式環境消殺,全力做好防病防疫工作。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極易發生變質,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大家一定不能夠食用。”在臥佛鎮等鎮街,工作人員有的進行消毒,有的向居民講解各類防病注意事項,積極開展醫療救治、消殺指導、疾病防控、飲水監測和健康宣傳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大災後無大疫。 目前,全區救災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受災村鎮道路交通、供電、供水正在有序恢複,各地幹群正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社會大局平穩有序。(全媒體記者 羅列 鄧瑜欣 徐肯)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