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把這一重大戰略安排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誌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鬥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 1954年,周恩來同誌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 1964年,周恩來同誌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在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我們黨偉大的曆史轉折。鄧小平同誌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曆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以貫之地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曆史進程。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軍號。 分兩步走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站在接續曆史新的更高起點上,黨的十九大圍繞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的曆史使命,對新時代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一宏偉藍圖,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準確把握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內涵要求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豐富了黨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內涵,體現了我國發展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的統一。 一是把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是實事求是的、符合實際的。 二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升了。從中等發達水平的現代化國家到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不僅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三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提高了。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同步提升,拓展和深化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曆史機遇期 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曆史機遇期。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曆史機遇期,需要“快幹”,以奮進者的姿態披荊斬棘,不斷開辟新的局麵;需要“實幹”,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良好風尚,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更加奮發有為地把改革全麵推向深入、進行到底;需要“會幹”,創新工作方法,增強把握複雜局麵的能力,奏出最美妙的樂章;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注意防範風險,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