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要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麵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等方麵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要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 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這是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確要求,為新聞輿論戰線不負重托、履職盡責指明了方向。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這一根本原則,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靈魂,要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這一最重要最根本的導向,要牢牢堅持正麵宣傳這一基本方針。 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首先要解決文藝為什麼人這一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文藝要反映人民的心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努力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刻認識和把握好文藝與人民的辯證關係,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責任,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推動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兼收並蓄,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高文化軟實力,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我們既要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根基,也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著眼擴大中華文化影響,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麵的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