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李雲喜)10月27日,重慶衛視新聞聯播以《潼南因地製宜退耕還林經濟與生態兩相宜》為題,報道潼南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過程中,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工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不僅讓10多萬畝荒山變成了綠洲,還帶動了當地5000多農戶持續增收致富。 眼下,雙江鎮白雲村一座座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花椒樹生機盎然,舉目蔥蘢。林間不少村民正忙著修枝,疏通水溝,霧炮打藥機正加緊進行病蟲害防治、施肥作業,為樹體做好預防、貯備越冬營養,滿足春季發芽、開花、新梢生長需要。 在白雲村20多座山坡上,栽種的3200畝花椒林得益於退耕還林工程。2014年,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開始,我區將既綠山又富民的經濟林納入退耕還林實施項目,作為貧困戶增收的產業項目之一,優先向50個貧困村傾斜。與此同時,區林業、農委、水務等部門還整合資金,為生產基地配套建設生產便道,灌溉管網等基礎設施,並對種植企業新建加工、冷凍車間等項目予以補貼。參與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雲峰農業公司花椒基地負責人張強告訴記者,今年出產的40多萬斤鮮花椒,經過烘烤加工上市場後供不應求。雲南金九地製藥廠、康師傅方便麵等國內知名企業與他們簽訂了供貨協議。據介紹,近年來,我區已有近100家像張強這樣的農業企業參與退耕還林工程,發展渝佛桃、大紅李、沃柑、蜜柚等10多個種類的經濟林12萬多畝,50%以上進入掛果期,已形成春賞花秋采摘的花果經濟,正開啟農旅融合發展新路。 “今年,預計全區經濟林可創產值6.3億元,5000多農戶在基地務工可實現收入1.1億元。”區林業局副局長莫懷輝介紹說,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區特色經濟林麵積將超過20萬畝。屆時,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還將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