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米照奎 李揚)六角村位於田家鎮南部,共有8個村民小組,936戶、2828人,勞動力1800個。全村共有建卡貧困戶106戶320人,整村於2015年底脫貧。 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六角村在田家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幫扶單位的幫扶下,全力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切實做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依托“小車間”推動“大扶貧”、服務“大民生”,走出了一條企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相輔相成、互利共贏”的道路。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位於田家鎮六角村的扶貧車間,10多個村民坐在工位前,正忙著電子零部件的組裝。一個、兩個、三個……53歲的六角村脫貧鞏固提升戶胡銀貴雖是個大男人,做起細活來,卻一點也不馬虎。隻見他用粗糙的雙手緊捏著一個不到兩厘米長的磁芯零部件,沾膠、插角,僅幾秒鍾就完成了這道工序。
扶貧車間搬進村 作為六角村曾經的對口幫扶單位,區工業園區管委會進駐該村後,一直在探索帶領六角村長效脫貧的方式。“一個貧困家庭,隻要有一個人在外打工賺錢,這個家庭就基本達到脫貧標準。”時任六角村第一書記的胡澤江說,經過一番考察,他們決定發揮園區的優勢,讓企業“把工業車間搬進村”,讓老百姓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夢想。沒想到,方案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歡迎。 說幹就幹。找企業,騰場地,搞裝修……不久,區工業園區管委會在入園企業中,找到一家生產手機配件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願意在貧困村開辦代工車間。
“這家企業主要從事手機數據線、充電器等配件的生產。”胡澤江回憶說,由於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加之企業也有擴大生產規模的想法。於是他當時就提出,企業將生產車間辦到村裏去,既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又能擴大企產能,還不會增加建設場地的成本。
胡銀貴是六角村村民,曾經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妻子和大女兒都有殘疾,另外還有3個子女,都還在讀書,屬於典型的因學因殘致貧的貧困戶。
“我是真沒想到,像我這種不能幹重活的人,一個月還能賺上1000多元的現錢。”停下手中的活計,胡銀貴滿是感慨地說,我們家以前是貧困戶,但是現在是脫貧鞏固提升戶了。不僅胡銀貴在車間務工,妻子和大女兒也在車間上班。
胡銀貴當著記者的麵算了一筆賬,1個人在車間工作1天,按60元工資計算,1個月工作20天,就有1200元,他們一家3個人1個月光在車間的務工收入至少有3600元。“我家裏麵還喂了6條豬,養得有幾十隻雞鴨,種了幾畝地的經濟作物,農閑的時候我還在村裏打點小工。”胡銀貴笑著說,多虧村裏建起了扶貧車間,不然我們家一個月怎麼能增加3600元的收入哦!
有活幹,有收入。搬進村裏的扶貧車間,讓村裏的困難群眾脫貧增收有了新路子、新希望。
農閑之餘進車間 10月31日上午,在六角村的扶貧車間裏,王婆婆盯著門外,隨著7歲的孫子走進門口,王婆婆的臉上笑開了花。 王婆婆邊收拾著手中的活計邊告訴記者,農忙的時候,她就在家種莊稼,一旦閑下來,就走進扶貧車間打工賺錢。“這不,我今天早上就是給菜地澆了水出門的。”王婆婆無限感慨地說,這份工作好啊,讓我們這些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顧孫子。
“扶貧車間進村,對於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幫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六角村黨支部書記張洪介紹,扶貧車間把車間辦到貧困戶家門口,工作1天能獲得60—80元的收入,多的能達到100元以上,1個月在裏麵上班20天,都能獲得至少1200元以上的收入,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脫貧鬥誌,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信,有了更大的獲得感。
“主要勞力外出務工,老人空巢孤單、孩子身心亞健康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張洪表示,扶貧車間的創辦運行,讓空巢老人、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務工賺錢,還能照顧孩子。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六角村扶貧車間內的兩家企業,一家從事手機充電器等的配件生產,另一家從事家具生產。兩家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勞動密集型、易學易會、對年齡要求不嚴,特別適合貧困戶就業。扶貧車間的投入使用,較好地解決了一部分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截至目前,扶貧車間吸引了52名群眾就業,其中脫貧鞏固提升戶10戶23人。
田家鎮黨委書記劉紅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招商環境,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吸引更多企業在田家投資建廠,解決農村留守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讓田家鎮的2084名困難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