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龍鎮換溝村正在修建的農村公路。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黎昭 鄭三清)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區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圍繞脫貧攻堅的目標,著力推進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不僅帶動產業的發展,更是幫助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產業之路 “那時候這些地方要麼是沒有路,要麼就是泥土路,我們想出去走親戚、趕場都困難。”村民楊宗福告訴記者,幾年前,村裏到處是坡坡坎坎,屋前屋後、田間地裏都是雜草,出行很不方便。而如今的玉家村,通暢、整潔的鄉村公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改變了以往的“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 近日,記者在古溪鎮玉家村的檸檬種植基地看到,眼前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檸檬樹枝繁葉茂,一個個黃燦燦的檸檬掛滿枝頭,整個基地彌漫著淡淡的檸檬香味。基地裏,一條條寬闊、整潔的公路穿梭其中,一輛輛小貨車正在裝載、運輸檸檬。
記者了解到,玉家村以公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當地產業發展,雙億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紛紛流轉土地,發展果樹種植,把荒山荒地變成了現在的金山銀地。
“自從玉家村交通有所改善,我們就到這裏流轉了3000畝土地,發展了檸檬和桃樹產業,收益還不錯。”雙億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金全說,之後公司還將擴大種植規模,增加技術和資金的投入。
村裏的貧困戶除了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獲得租金收入外,還通過在產業基地務工掙錢,實現了脫貧。“我們現在在基地裏打工,一個月能掙1000多元錢,真正的是掙錢顧家兩不誤。”打工的村民夏萬芳笑嗬嗬地告訴記者。
李金全表示,公司現在農村剩餘勞動力有80餘人,等擴大規模還將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自己也願意教周邊的村民種植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今年,我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貧交通”通暢工程,僅在古溪鎮就涉及6個行政村共34.831公裏,全區22鎮(街),56個行政村(社區)的建設規模則達到了354.7公裏。
一路通,百業興。古溪鎮玉家村隻是修建農村扶貧公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冰山一角。這樣的場景正在潼南大地的各個角落上演。在群力鎮,修建了從花椒種植園延伸到各個村社的產業路,推動花椒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在柏梓鎮,新硬化的主幹道讓大掛車能直接開進基地,檸檬產業越做越大;在龍形鎮,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讓美麗的田園風光大放光彩,遊客沿著修好的農村公路紛至遝來……
2016年4月,我區在重慶市率先脫貧“摘帽”。盡管在脫貧攻堅中實現了“率先”,但對潼南來說,扶貧工作仍在路上。為大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6年6月製定出台了《潼南區鞏固脫貧成果實施方案》,推出“3年30條”具體工作措施,而在這些工作措施裏,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被“重點關照”。
寶龍鎮曾經是潼南較為偏遠的鎮鄉,離城區很遠,交通設施不完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滯後。寶龍鎮換溝村的村民一直有種植柚子的習慣,以前由於公路不通,所以導致很多的柚子隻有爛在樹上,賣不出去,鄉親們的收入也很難提高。
“那時候沒有公路,小路也不好走,我們賣柚子隻有挑著擔子,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走到街上去。”村民彭素華告訴記者,吃過她家柚子的人都說個大味甜,但因為交通不便利,柚子好吃沒辦法銷售出去,彭素華為此十分焦慮。
隨著農村公路路網的不斷完善和出境公路的建成,現在的寶龍鎮已經擺脫了交通的窘境。當地政府因勢利導推出了柚子節,寶龍柚子知名度不斷提高,並發展電商,柚子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現在道路通暢了,重慶主城和周邊市縣的市民,在節假日把家人帶我們這裏摘柚子,村民的柚子不愁沒得地方銷。”一提起交通的變化,寶龍鎮換溝村黨支部書記李素蘭總是笑不攏嘴。
道路的通暢也打通了信息傳遞的渠道,降低了物流成本,正是這些變化,讓寶龍鎮居民彭真做起了“電商”。彭真成立了寶龍鎮農村電商交易服務中心,將當地農民和互聯網連接在一起。現在很多村民都把自家的土特產拿到電商服務中心,不但能賣個好價錢,而且也讓這些農產品打開了銷路。“我們電商可以進村入戶去收購東西,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貨賣出去。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現在我們全鎮共種了3000多畝柚子,同時引導種植戶加入專業合作社,統一田間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銷售。”寶龍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每個村都建立電商平台,種植戶們的漳州柚、冰糖柚由原來的擺攤賣、采購商上門采購等方式轉變成電商銷售,柚農們的柚子不僅能賣個好價錢,而且也讓這些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幫助許多貧困戶脫了貧,致了富。
近年來,我區把抓好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一項重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按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計劃要求,2017年,全區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263公裏,累計完成投資約18038.09萬元,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不斷延伸的高品質農村公路,已成為潼南美麗鄉村的產業路、小康路。
預計到2020年底,通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貧交通”“鄉村振興戰略+四好農村公路”“鄉村振興戰略+旅遊交通”等項目,全區村民小組通暢率將達100%,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原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區貧困發生率穩定控製在3%以下,堅決確保“能脫貧、可持續、逐步能致富”,為鄉村插上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