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家秀養了二百二十隻【小腳雞】。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李揚 特約通訊員 李代良)今年47歲的陳家秀,是塘壩鎮覺山村四社建卡貧困戶。2014年,經過本人申請、群眾大會評議、鎮村幹部調查、區扶貧辦批準之後,陳家秀一家被評為貧困戶。 “當時,我在申請書上寫的貧困原因有3個。一是讀書沒保障。我家有3個孩子讀書,1個讀大學,1個上高中,1個讀初中,1年要交1萬多元的費用。二是治病沒保障。覺山村的人都曉得,我的大女兒患有癲癇病,住了3年醫院,花光了我家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三是老人負擔重。我家有4個老人需要贍養。我公公婆婆將近80歲了,很少下地勞動;我娘家父母70多歲了,也需要我贍養照顧。而我和我老公都是背太陽過山的農民,要養活他們很困難。”陳家秀說,這些負擔像三座大山,壓得她們一家喘不過氣來。
陳家秀告訴記者,自從戴上“貧困戶”這頂帽子之後,自己的心裏並不踏實。因為性格強,臉皮薄,總怕別人說她好吃懶做不中用。為了早日揭掉這頂貧困帽子,陳家秀背井離鄉,告別4位老人,和老公跑到福建一個公司去打工,每年都有3萬塊錢的收入。加上通過國家的資助,她的2個女兒順利大學畢業,都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兒子也在重慶一家公司上班。陳家秀一家的負擔輕了許多,家裏的日子也好過多了。
“這時,我就在想,光靠國家扶持要不得,對於我來說,‘貧困戶’這頂帽子戴起並不光彩啊!”陳家秀說,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我有腳有手,能夠勞動,也不是那種沒有誌氣的人,怎麼能夠抱著貧困戶這個本本睡大覺呢?”。
於是,陳家秀就和老公商量,讓老公留在福建繼續打工掙錢,她回家照顧老人,同時開始了她的脫貧致富“四步曲”,即養豬、養雞、種黃精、養龍蝦。
第一步就是養豬。因為在福建一個豬場打過工,有一定的養豬經驗,同時也會給豬防病治病。2016年10月,陳家秀就在一位朋友那裏,大起膽子借了20萬塊錢,利用家後麵的空地,建了一個養豬場。起初,養了10頭“太湖豬”,其中3頭母豬,7頭青豬。當年,3頭母豬生了62隻小豬,賣了4萬多現錢,7頭青豬賣了2萬多塊。那年就獲得了6萬多元的好收成,這使她嚐到了養豬成功的甜頭。去年,陳家秀又修建了10個母豬圈,12個青豬圈。養了10頭母豬,45頭青豬。10頭母豬今年下了142頭小豬。“小豬都是喂到70多斤才賣的,按照今年的行情,一斤小豬10元錢,一隻小豬要賣七八百塊錢。而那45頭青豬,其中有4頭膘肥肉滿,已經長到300多斤,馬上可以出槽了,根據現在的市場價,一頭肥豬賣4000塊錢沒得問題。”陳家秀肯定地說,另外的那41頭青豬,已經長成100多斤的大架子了,年前出槽沒問題,單是養豬的收入,今年少說也能達到15萬左右。
第二步就是養雞。陳家秀的家在一個山坡下,那裏地勢開闊,滿坡是樹,遍地是草,是個地肥草美的天然養雞場。她就利用這個條件,養了220隻“小腳雞”。這雞長得快,肉質好,不生病,六七個月就能養大出售。加之雞是吃蟲子、草籽養大的,既天然,也環保,買了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好。目前,已經有電商老板和她簽訂了意向性協議,以150元1隻的價格提前預定。
第三步就是種黃精。“黃精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它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的功效。它產量高,價格貴,拳頭這麼大一坨就要買二三百塊錢。”因此,看到商機的陳家秀去年流轉土地,又買來苗子,共種植了18畝黃精。今年又種了3畝,累計發展到了21畝。目前,這些黃精長勢很好,後年就可以挖出來賣錢了。
第四步就是養龍蝦。今年,陳家秀又流轉了14畝水田,這樣,她的小龍蝦就達到了22畝。按照今年的行情,估計一年能賣十六七萬,除去成本,賺個10萬沒問題。
“我今年靠著這‘四步曲’發了一筆小財,不僅還清了10萬元的借款,還剩了一部分錢。按照今年這個勢頭發展,明年淨賺15萬元沒問題。”陳家秀說,她們家的收入早已超過了扶貧標準線,一家人再也不是貧困戶了。她相信,有黨和政府這麼好的政策,有自己勤勞的雙手,有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他們家的生活一定會像“吃甘蔗爬樓梯”一樣,步步高來節節甜!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