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敏入戶了解情況。 
村民們在基地務工。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鄧雪梅 吳波)連日來,氣溫持續走低,可在寶龍鎮嚴寨村涅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型榨菜種植基地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場麵,村民們三五人一組穿梭其間,施肥、除草、補苗,不停地忙碌著。嚴寨村支部書記歐敏看著地裏生長旺盛的榨菜苗,不由地感慨道:“這半年的汗水總算沒有白流,希望這片種植基地能讓村民們走上一條脫貧致富路。” 接手村支部書記前,90後的歐敏一直在城區工作,每次回鄉探望父母,看到家鄉的父老鄉親常年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卻仍然難以擺脫貧困,她便暗自思考如何引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今年6月,歐敏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城裏工作,被寶龍鎮以本土優秀人才的方式引回老家嚴寨村工作,後被選為村支部書記。 村支部書記必須是群眾的貼心人。歐敏深知,作為一名基層鄉村幹部,必須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牢記黨員幹部的職責,為全村的鄉親服好務,排憂解難,並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上任不到一個月,她就跑遍村裏所有的農戶,掌握了所有村民的家庭情況。 今年82歲的8社村民唐素清,老伴已去世多年,女兒遠嫁他鄉,與有智力障礙的兒子相依為命,由於年事已高且兒子無勞動能力,生活極其拮據,住房早已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後,歐敏按程序第一時間將其納入危房改造範圍,隨後通過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為唐素清蓋起了兩間新房。“歐書記,謝謝你哦,真沒想到我這麼大歲數了,還能住上新房子。”站在快建好的新房前,唐素清拉著歐敏的手,開心地說:“等搬到新房子,一定要請歐書記來吃開鍋飯。”
貼心的關懷、細致的工作,讓歐敏很快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但這並沒有讓她感到絲毫的輕鬆,反而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全村139戶貧困戶、484個貧困人口,如何讓這些人順利脫貧,成了歐敏日思夜想的問題。 嚴寨村有種柚子和核桃的傳統,但因缺乏管理技術,一直得不到好收成、賣不起好價錢。為此,歐敏對症下藥買來《重慶市新型職業農民典範風采錄》《農村電子商務基礎》《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讀本》《果樹整形修枝技術》等書籍,把村裏的50餘戶種植大戶集中起來開起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堂,采取農戶點課的形式,邀請區農委特色經濟站專家前來授課。培訓課堂上,農技專家貼近實際、通俗易懂的講解讓農戶們聽得津津有味。9社村民歐世武告訴記者,他家種有6畝核桃,因為缺技術,管理跟不上,一年結不了多少果子,更別說產出多少經濟效益,聽了老師的講解,他感觸良多:“曾經的老把式已經跟不上潮流了,果樹管理還得靠科學技術啊!”為進一步擴大種植麵積,形成規模效益,今年下半年,歐敏組織免費發放柚子苗、核桃苗3000餘株。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但如何讓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生“金”呢?歐敏決定,趁“三變”改革的春風,大力發展適宜當地土質條件的集體經濟,帶領更多群眾致富。她四處考察項目、招商引資,可先後來了七八家農業企業,都以嚴寨村離城較遠、土地未整治等理由婉拒。 群眾致富有條件要幹,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沒有外地企業進來,我們就利用自家的地成立屬於自己的農業公司。她把9社的150畝田土集中起來,以農戶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重慶市涅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了確保群眾有收入,入股的每畝水田每年可保底分紅400元,每畝旱地每年可保底分紅200元,並將公司每年盈利的60%作為發展資金。”歐敏告訴記者,體製解放了,群眾自己當老板,積極性都很高,在入股的62戶群眾中,有28戶是貧困戶。
通過重慶市農科院的土質分析結果,公司確定了發展加工型榨菜和加工型辣椒的方向,並計劃在2年內帶動形成500畝、3年內帶動形成1000畝的核心基地。正在基地施肥的村民範肅榮說:“以前隻能在地裏種紅薯、絲瓜,現在入股當了股東,每年能有保底分紅,年終還有盈利分紅,平常還能在基地打工,一塊地三份收入。” 村民有了固定收入,脫貧致富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歐敏心裏還有一個小目標,以涅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產業銷售對接平台、技術服務平台、種子種苗銷售平台和品牌所有者,培育形成以嚴寨村為核心的加工型蔬菜產業,從而為村民持續增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