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紹冬(右一)與吉紅喜一起商討產業發展。 
肖紹冬(右一)時常關心陳江林一家的生活情況。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楊紅豔 趙晨城)“用真心幹實事,用真情扶真貧。”這是米心鎮毗盧村村主任肖紹冬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自2016年上任以來,肖紹冬將滿腔熱忱付諸給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扶貧的決心。 “我從小就在這裏長大,小時候還經常和夥伴們在山坡上奔跑玩耍,是這片土地養育了我。”談到辭去外地工作回來當村主任的原因,肖紹冬動情地說。但是幾十年過去了,童年時的樂土如今一成未變:荒地還是那片荒地,瓦房還是那間瓦房。“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我聽了深受鼓舞。”肖紹冬表示,毗盧村正是用人之際,他想盡自己的力量讓村民過上好日子,讓毗盧村早日實現整村脫貧。
2015年,毗盧村全村清理出建卡貧困戶68戶279人,其中因病致貧43戶173人,占貧困總人數的62%,因學致貧18戶84人,占貧困總人口的30%。
為兌現自己的承諾,讓毗盧村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兩年時間裏,肖紹冬走遍了村裏大大小小的角落,哪家是什麼情況他了如指掌,哪家有什麼困難他也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就像村民說的那樣,肖紹冬更像一塊磚,哪裏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裏。
“多虧了肖主任的幫忙,我的病才好了起來。”貧困戶黃芹握著肖紹冬的手,激動地說道。原來,黃芹本以為自己患有冠心病,每個月買藥都要花上千元。但幾年下來,病不但沒有好起來,反而越來越嚴重。
“經過走訪,我們了解了黃芹的病情,越看越不像是冠心病的症狀。”肖紹冬告訴記者,她一直堅持說自己是冠心病,也不願意配合去醫院檢查。但是病情一刻也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他“強行”把黃芹帶到了區人民醫院進行檢查。
果不其然,檢查結果是尿毒症中期。黃芹的子女遠在外地,丈夫要在村裏務工,住院期間無人照料。肖紹冬暫時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醫院忙上忙下,幫忙辦手續、交費。“多虧了肖主任,我現在的病情已經穩定,手術後身體狀況大有好轉。”黃芹開心地告訴記者,身體好起來了,生活也有了盼頭。希望以後和老伴健健康康的,安享晚年生活。
“靠著打工和養家禽,每月的收入已經足夠他們家的開支,自然也就脫貧了。”肖紹冬說,毗盧村大部分貧困戶都是因病致貧,他最 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村民們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並且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盼。
扶貧先扶誌,脫貧先立勤,這是扶貧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肖紹冬走家串戶積極宣傳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花費了不少心思。貧困戶陳江林體弱多病,家裏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和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因為身體不好,陳江林不願外出打工,一家人隻得靠在家裏種菜和低保為生,生活過得很艱難。
針對陳江林家的特殊情況,肖紹冬早有對策,及時為他送去了脫貧“菜單”。2017年12月,肖紹東幫陳江林積極申請危舊房改造,得益於危舊房改造,陳江林一家住進了嶄新的兩層小樓房。“住在這麼寬敞舒適的新房裏,心裏踏實多了。”陳江林高興地說。
“我們村有安置公益性崗位的指標,可以安置建卡貧困戶擔任村裏的保潔員,每天工作不超過4個小時,還有15元一個小時的補貼。”肖紹冬笑著說道,這個政策正好適合陳江林,離家近,又不會太累。
“政府幫我修了新房,還幫我找了工作。我既然有手有腳,就不應該再依賴國家的資助了。”陳江林感激地說,還是肖主任說得對,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才是最有效的出路。自己今後會好好珍惜這份保潔工作,爭取早日脫貧。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肖紹冬還鼓勵貧困戶發展種植業,激發他們的脫貧動力,爭取早日擺脫貧困。2017年初,貧困戶吉紅喜在肖紹冬的鼓勵下,決心發展產業種植榨菜。但要搞種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
為了說服村民們把土地流轉出來,肖紹冬帶著吉紅喜,挨家挨戶地上門拜訪。“部分村民思想有些古板,寧願把土地荒著,也不願流轉給別人使用。”肖紹冬歎了口氣說道,好在他們並沒有放棄,花了很多精力終於把一紛紛土地流轉合同簽了下來。 “肖主任是真心為我們貧困戶著想,不僅幫我報名參加農委的培訓,還經常鼓勵我積極麵對生活。我能成功脫貧,多虧了肖主任。”吉紅喜滿意地說,目前榨菜種植麵積有80多畝,今年預計產量會達到25噸左右。未來要繼續擴大規模,致富奔小康。 “種植榨菜需要大量工人,老吉的產業還能帶動村民務工,幫助他們增收。”肖紹冬說,吉紅喜的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了,但現在還存在交通不便的問題。他正在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修建硬化公路。
截至目前,毗盧村已經成功脫貧67戶,今年又新增一戶貧困戶,現在還剩兩戶未脫貧。“扶貧工作雖然艱難且辛苦,但是能看到貧困戶脫貧致富,家鄉一點一點變美麗,我覺得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望著天邊的一絲晨光,肖紹冬眼裏滿是憧憬和希望。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