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簇中的勞動者。 潼南網訊(全媒體記者 吳波)臥佛鎮橫房村毗鄰小渡鎮月山村,距離潼南城區有近一小時車程,到臥佛場鎮有近10公裏路程,相對我區其他鎮街的淺丘陵地形來看,這裏的山明顯高出許多,地薄田少,加之離城區、場鎮較遠,交通不便,成了掣肘村民致富的關鍵因素。正因為如此,2015年7月,橫房村被確定我區50個貧困村之一。
近日,記者走進橫房村,看到寬闊的水泥公路在山溝裏蜿蜒延伸,山坪塘裏存水充足,人行便道直通農戶家門口;成片的花椒樹遍布山頭,有的足有手腕粗,已經進入盛果期,有的則才一人高,栽下地不過一年。村民李鳳英告訴記者:“近年來,村裏的麵貌發生了大變化,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好政策逐一落實,路通了、水有了,村民們還種上經濟作物,家裏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幾倍”。
離橫房村公共服務中心不遠的山頭上就是一片花椒樹林,村民李朝懷正在打理自己去年剛栽下的花椒樹。“我家裏的花椒樹是去年上半年才栽的,一共栽了四畝,樹苗都是村裏的種植大戶李強送的,他還教我管理技術,等掛果了,還要幫我賣出去呢!”李朝懷告訴記者,李強原來一直在外地企業上班,2014年左右才回家來創業,發展花椒種植,看著李強栽花椒掙了錢,自己才決定跟著一起幹。
在已經進入盛果期的花椒樹林裏,工人們正在修枝、培土,希望來年能有更好的收益,而靠著種植小小的花椒樹致富,確實是本地人沒有想過的新鮮事。其實,花椒樹是一種很好的經濟樹種,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也可加工製作肥皂,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現在市場中的花椒價格比較穩定,市場行情也不錯,進入盛果期後,每畝的收入可達4000元。“2014年,看著村裏越來越多的撂荒地,著實讓人心痛,所以,我決定回家種植花椒,目前,我種有花椒200多畝,每年產值近100萬元。”李強說,一人富不算富,花椒項目種植成功後,他決定帶動其他村民一起種植,免費向他們提供管理技術和銷售渠道。臥佛鎮宣傳、統戰委員何歆告訴記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鎮上決定在橫房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帶動大家增收致富,免費向村民贈送花椒樹苗。截止今年,村裏已發展散戶種植花椒150餘畝,帶動20餘戶貧困戶增收。她說,以李朝懷為例,去年栽下的4畝花椒,明年掛果後每畝就能有800元左右的收入,他家也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橫房村,和花椒種植項目一樣發展得較快的特色種植業還有菊花種植,在鎮黨委政府全力扶持下,從去年才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菊花種植,種植麵積已近200畝,成為了橫房村又一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何歆介紹,橫房村有貧困戶71戶256人,在花椒和菊花等特色種植業的帶領下,近三分之一貧困戶流轉了土地或在基地打工,有的還依靠種植大戶的技術和銷路,自己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菊花的采摘時節是每年的10月至11月,站在月山寺的山頭望向橫房村,滿眼金黃,遍地流金。5社村民陳廷秀一邊熟練的采著菊花一邊告訴記者:“我在菊花基地打工每天8小時能有50元的收入,還能顧得上家裏的農活、照看孫子讀書,比在城裏打工每月兩三千元強多了。”
如今的橫房村,樹綠,花豔,環境美,特色種植業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扮靚了村裏的環境。何歆說:“鎮裏希望通過一係列的舉措,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把種植業發展成橫房村的特色產業,這樣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 王梓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