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扶貧”讓眾多家庭實現脫貧。 近日,一場別開生麵的農村環境整治保潔員上崗儀式在臥佛鎮啟動,96名身著鄉村保潔員服裝的農村環境整治保潔員正式上崗,誰也想不到,這96名工人都是附近的貧困戶、低保戶。 什麼樣的扶貧既能兼顧田間勞作又能讓他們拿上一份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公益崗位安置、精準培訓、就近就業、創業擔保貸款,讓不少身在農村的就業邊緣人士變身工人?潼南積極探索新模式,實現了送崗上門、貧困戶就近就業,走出了一條就業扶貧的新路子,打開脫貧攻堅新窗口。 公益性崗位安置 幫助貧困戶增收 “在村上做保潔員,每月有固定的收入,生活上有了保障,還能為全村人服務,看到生活的希望了。”家住臥佛鎮月壩村的貧困戶陳道華一邊清掃街道一邊開心地說。 陳道華家中父母雙雙患癌,還要照顧一個8歲的兒子,家庭的所有重擔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以前隻能靠低保和種莊稼為生,自從當上了保潔員,他隻需每天空暇時間到街上做衛生保潔工作,既解決了陳道華的生活困難,又能實現就近就業,提高了收入。 陳道華告訴記者:“我父母都重病在身,小孩又小,我不能出去打工,政府開發的這個公益崗位很好,每個月有一千多的收入,我非常滿意!” 據了解,96名保潔員按就近原則,分布到臥佛鎮的16個村、社區。工作時間定為非全日製,保潔員每天工作不超過4個小時,每周不超過24個小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解決像陳道華一樣的貧困戶就業問題,我區積極落實公益性崗位安置惠民政策,重點向鎮、街傾斜,且要求用人單位主要是麵向建卡貧困戶、低保戶。 “考慮到農村農忙以及貧困人員自身特點,我們將公益性崗位有針對性地將他們安排到公共環境、衛生保潔、鄉村道路維護、扶貧開發、交通協管、文明勸導等公益性崗位等工作強度較低的工作崗位,在幫助其實現就業的同時樹立麵對生活的信心。”區就業局副局長陳特告訴記者,我們充分聽取當地建卡貧困戶的就業意願,積極入戶走訪,了解他們就業需求、就業技能,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參與,努力做到人適其崗。 截至目前,我區開發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益性崗位208個,安置貧困人員208人,崗位補貼為15元/小時/人,全年預計將落實補貼359.42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公益性崗位安置建卡貧困戶的工作,在現有崗位的基礎上加大對鄉村保潔崗位的開發力度,重點安置建卡貧困戶中未脫貧人員。”陳特告訴記者。 加強技能培訓助力就業扶貧 今年37歲的胡莉平目前在柏梓鎮街上的一家母嬰用品店打工。幫顧客挑選商品、為顧客答疑解惑,給嬰兒沐浴、按摩,樣樣她都信手拈來,顧客十分信任她,店裏的回頭客也多了很多。雖然來到這裏隻有短短半年的時間,但她已經連續幾個月被評選為店裏的明星員工,深受老板的器重。 “家裏到店裏比較近,走路十幾分鍾就到了,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中午可以休息兩個小時,一個月可以休息4天。”談起現在的工作,胡莉平倍感珍惜。她說道,雖然每月的工資不算很高,但是足夠家庭的各類開銷,自己也很滿意了。 胡莉平一家原是柏梓鎮金盆村的建卡貧困戶。一家六口,上有兩位需要長期吃藥的花甲老人,下有兩名正在上學的孩子,自己需要留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的生活起居,一家人隻能靠著她的丈夫寄回來的幾百塊生活費過日子,生活十分困難。 “最困難的時候是在2013年。家裏兩位老人先後進行了手術,花了幾萬塊錢。雖然報銷了一部分,但是對於我們家庭來說,仍然入不敷出,我們還向親戚朋友借了部分錢。”回憶起幾年前的生活,胡莉平記憶猶新,老人手術後沒多久,6.30洪水又把我們家淹了,屋裏的家具全都壞了。這幾年想著把房屋翻新了,但是老人買藥的錢都不夠,哪還有多餘的錢。 直到2018年初,兩個小孩漸漸長大,兩位老人的病情也比較穩定了,胡莉平想打工掙點錢來貼補家用。但是由於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溝通能力也不好,所以一直碰壁。 “本來我都打算放棄了,但恰好碰到鎮上社保所在宣傳,說可以參加免費培訓,我就報名參加了培訓班。”胡莉平告訴記者,我參加的是育嬰員的培訓,學習了關於母嬰護理、嬰幼兒動作能力培養、溝通交流等,並且順利通過了考試,取得了育嬰員的資格證書。 培訓回來後的胡莉平信心百倍,順利地在柏梓鎮街上找到了一份對口的工作,平均每月能拿到1500元的工資,加上丈夫寄回來的生活費,生活過得比以前好了很多。“雖然現在我們一家人正在脫貧的路上,但是要徹底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需要很多付出和努力。”胡莉平自信地說道,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個人意願,統籌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員勞動技能,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專門組織建卡貧困戶集中在桂林街道東風社區、塘壩鎮參加育嬰員培訓,已培訓人員178人。下一步,將對有培訓需求的建卡貧困戶進行統籌安排,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爭取每人掌握一個技能。 幫助貧困大學生 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我很感謝政府給我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僅離家近,還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學到很多東西。”易承恩是崇龕鎮橋溝村的貧困大學生,今年剛畢業回來在崇龕農服中心工作。“7月份畢業後找工作四處碰壁,但意外地接到就業局的電話,說可以幫我就近推薦工作,我就回來了。”易承恩靦腆地說道。 “為了幫助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今年我們對2018年納入數據庫的53名離校未就業貧困畢業生,逐步落實實名登記和‘一對一’跟蹤服務。”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根據就業意願對他們進行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和就業崗位推薦,幫助有就業意願的貧困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我們多舉措保障貧困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定製服務計劃。實施離校未就業貧困大學生實名登記和定製服務計劃,“點對點”發送招聘信息及最新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發放離校未就業求職創業補貼。”區人力社保局今年已為6名貧困大學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 除此之外,區人力社保局開發就業見習基地,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對有就業意願的貧困畢業生優先推薦。今年新開發就業見習基地2個,提供農藝師、HR專員、電腦工程師等就業見習崗位64個,並成立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投資及金融界人士、創業培訓師以及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等組成的創業導師團,提供全方位創業指導,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申請10萬元的政府貼息創業擔保貸款。 為進一步加快脫貧攻堅步伐,促進貧困戶就業脫貧,讓困難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生活麵貌,就近實現就業和穩定增收。今年以來,我區針對建卡貧困戶、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大力開展“春風行動”、扶貧行動日專場招聘、就業援助月、女性專場招聘會、招聘會進鎮街等活動,積極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就業人員,引導有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員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已開展各類招聘會20場次,並向鎮街收集有意向有能力就業的建卡貧困戶“點對點”發送高新區招聘信息。 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就業扶貧,給建卡貧困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助,打開潼南脫貧攻堅新窗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確保符合招聘條件的貧困戶脫貧不返貧。(全媒體記者 鄧雪梅趙晨城)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