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秀瓊正在貧困戶家中了解近況。 
童秀瓊與已脫貧對象交流。 童秀瓊是花岩鎮花岩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兼綜合服務專幹。兢兢業業搞扶貧近四年的她在今年被評為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2018年度先進個人。近日,記者走進花岩鎮花岩社區,了解到了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扶貧女幹部背後的故事。
為扶貧 天不黑不回家 “童主任,扶貧的小額貸款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申請呀,你上次說的我又忘記了。”記者第一次見到童秀瓊時,她正在辦公室裏接待貧困戶許治清夫婦的來訪。由於辦公室正在裝修,嘈雜的環境裏童秀瓊隻有提高嗓門才能讓貧困戶聽清。 眼前的許治清曾是花岩社區出了名的有錢人。今年已經57歲的他年輕時雖然出車禍致殘,但是身殘誌堅的許治清,硬是靠著賣豬肉攢下了不少積蓄。 天有不測風雲,噩運接二連三的摧殘著這個幸福的家庭。“我兒子在十前出車禍離世了,女兒又查出得了肝硬化,自己也因糖尿病引發眼睛失明,沒辦法再經營豬肉鋪了,從此沒有了生活來源。”一次次的打擊讓許治清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說到當時的情況,許治清搖了搖頭:“都過去了,不提了。現在錢沒了,但是女兒的病治好了,日子雖然貧苦一點但還是很幸福,多虧了童主任的照顧和國家的好政策,不然我們家就倒了。” “許治清是我做扶貧對接幫扶的第一戶,他家的情況很特殊,可以說是因病致貧的典型。”據童秀瓊介紹,許治清很要強,從來沒有主動申請低保,她還是在入戶走訪、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才了解到許治清家裏的困難。“得知他家的巨大變故,我們第一時間給他們辦理了低保,宣傳扶貧的相關政策,向區裏申請扶貧救助金。” 由於花岩社區離潼南城區有近一小時的車程,辦理手續需要來回跑,許治清行動不便,童秀瓊就索性把這一攤子事全都自己扛了下來。 “我對扶貧這些文件很熟悉,也知道去哪裏辦理,給他們節約時間,少些麻煩,我多跑點路沒啥。”童秀瓊告訴記者。近四年的時間裏,為了幫貧困戶辦理業務,她在城區和花岩社區之間來來回回奔波了上百次,光是車費都用了數千元,童秀瓊絲毫不在意,而她的家人卻難以理解。 “2014年初,那個時候她隻是花岩社區婦聯主席,主要管理社區的婦女工作,在每天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後,還有很多時間做其他的事。”童秀瓊的家人告訴記者,她們家經營著一個糧油加工廠,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但是自從童秀瓊當上扶貧幹部之後,糧油加工廠更忙了,而她對家裏的關心照顧卻少了。“那段時間我們對她意見很大,我們在家天天忙生意搞得暈頭轉向的,但是她基本上天不黑不回家。”童秀瓊的家人苦笑著說。 為增收 發展產業拓門路 親人暫時的不理解童秀瓊並沒有過多考慮,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貧困戶持續增收。雖然現在貧困戶都有了低保,但是大多數貧困戶由於身體原因,沒辦法在外務工,怎麼讓大家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不出遠門,一下讓童秀瓊犯了難。 “我家隻有幾畝地,很多鄉親外出打工土地都閑置了,就借著大夥的土地種一下。”在一次走訪中貧困戶童光佑不經意的幾句話,讓童秀瓊一下子打開了思路,閑置這麼多土地多浪費,不如做點產業試試。 “經過向農技方麵的專業人員把脈和網上查詢資料,社區決定根據花岩社區當地紅薯、土豆種植麵積大的優勢,自己建立集體經濟組織,開辦永玉農業有限公司將農副產品加工成粉條,盤活荒廢的土地。”童秀瓊說。 聽說社區要自己開公司,一下在花岩社區炸開了鍋。“沒技術、沒經驗,更重要的是根本不知道賣給誰啊?”童光佑和其他居民一樣選擇了觀望。童秀瓊幾次找到童光佑將集體經濟的前景告訴他:“技術和銷路都不成問題不用擔心,我們可以依托本地電商平台銷售,還會提前聯係外地商家,保證不會讓大家白幹。” 看著童光佑有些遲疑,2018年5月,童秀瓊在社區率先加入集體經濟,給觀望的居民打了一劑強心針。在她引領下,社區幹部也加入了進來。一時間,社區裏貧困戶報名加入集體經濟的人越來越多,童光佑也成了其中一位。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農作物喜獲豐收。童秀瓊包辦了收購業務,一連半個多月家家戶戶上門收,有殘疾的鄉親她就幫著挖,幫著挑,肩膀被磨破了皮,她就貼上創可貼繼續挑。在她手把手的技術指導下,社區居民共使一處力,共舞一把鋤,共唱一首歌,將往日不值錢的農作物變成了“搖錢樹”。 物美價廉的花岩粉條一出售就訂單不斷,十分暢銷。自家的幾畝地也為童光佑帶來了數千元的收入,明年他打算繼續擴種。“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總算看到賺錢的希望了。”童光佑高興地說。 目前,花岩社區將村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已經流轉土地1000餘畝,預計明年居民的收入還將增加。童光佑笑嗬嗬地說:“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童秀瓊主任,我們當時沒看錯人啊。” 守初心 再苦再累都值得 “現在算是苦過來了,比起以前要輕鬆得多。”即使是現在貧困戶少了,童秀瓊還是每家每戶反複走,每家每戶重複問,每家每戶仔細記,在記者跟隨走訪的過程中,她手裏總攥著一個筆記本,經常拿出筆來寫寫劃劃。 “扶貧工作比較繁雜,怕忘記了就隻有用筆記著。”幾年來童秀瓊已經記了厚厚的一疊扶貧筆記,走訪了全社區所有建卡貧困戶。“隻要是貧困戶我都去看望了,有些不是我幫扶對接,但是貧困戶總是喜歡扶貧幹部的,去了他們開心,我們心裏也踏實。”童秀瓊坦言,基層扶貧幹部不苦不累是假的,加班是常態,不被理解也是常態。在最忙的那段時間,為了做資料經常加班,睡眠嚴重不足,因為天天風吹雨淋導致感冒咳嗽愈加的厲害,差點放棄扶貧。“家人都叫我請假休息,但是沒人來接班啊,我還是咬牙挺過來了。”童秀瓊淡淡地說。 “你這麼堅持搞扶貧是圖個啥?。”記者好奇的問道。 “圖啥?扶貧工作總要有人來做,苦就苦點,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要給貧困戶謀福利,扶貧這根弦現在還是不能鬆,要給他們宣傳好醫療、教育、產業發展、小額貸款等扶貧政策,還要時時了解掌握社區居民生產生活信息、時時把握“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的標準,讓廣大居民能進能退、時時更正變化情況。使精準扶貧、精準實施落到實處,杜絕漏評、錯評現象發生。”童秀瓊告訴記者,這就是她扶貧的初心。 正是因為有了眾多像童秀瓊一樣的基層扶貧幹部的默默付出,扶貧的春風吹遍了花岩社區的每個角落。據悉,自全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花岩社區結合當地實際製定的一係列幫扶製度和措施、因人、因戶、因地實施。現已成功穩定脫貧21戶、鞏固脫貧101戶。 童秀瓊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潼南花岩女子獅舞隊的隊長。“我打算近期去看看我的獅舞隊,傳統文化還是不能丟,好久沒練了想活動活動。年關也要來了,到時候啊,把貧困戶召集起來看我們的演出,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歡歡喜喜過年。”童秀瓊笑著告訴記者。(全媒體記者 餘豔清 王浪)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