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德厚開心領到務工工資。 “老陳,你這個月工資領得多哦,今年過年好好辦幾桌。”“陳老頭,你可以喲,今年在基地賺安逸了。”昨日,記者來到臥佛鎮玉蕉村的花椒基地裏,看見十幾位村民圍在一起,開起了貧困戶陳登厚的玩笑。原來,當天是基地發工資的日子,玉蕉村1社的貧困戶陳登厚,領到了當月的工資1150元。 陳登厚今年67歲,老實巴交,家裏年邁的母親今年已經94歲,因為自己右眼殘疾,幾十年來一直在家務農,生活過得緊緊巴巴。在臥佛鎮實施脫貧攻堅後,他被村裏確定為了貧困戶。“子女小的時候確實很辛苦,子女讀書、成家要用錢,老母親身體又不好,處處都要開支,自己眼睛又有殘疾,外出打工別人都不要,隻能在家裏種幾畝地,一年到頭還欠賬走。”說起以前的苦日子,陳登厚至今記憶猶新。 玉蕉村支部書記胡英俊告訴記者,陳登厚右眼從小就看不見,眼看著兩個兒子成了家,日子有了好轉,可大兒子在外打工的時候,一顆釘子“跳”進了眼睛,成了和他一樣的“殘疾人”,本就貧窮的家庭可謂“雪上加霜”。 如何讓陳登厚一樣的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成了臥佛鎮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習總書記曾說過‘發展產業扶貧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所以如何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到村裏來發展產業助力精準扶貧,就成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臥佛鎮宣傳、統戰委員何歆說,“經過多次對接,我們引進了重慶萊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地玉蕉村發展花椒種植,目前,已流轉土地400餘畝,預計今年就能初掛果。” 為充分發揮產業的帶動效益,臥佛鎮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土地流轉、入股參股、個人發展種植或進基地務工。一方麵通過土地流收取租金,入股參股年底分紅,使貧困戶增加收入;另一方麵還可就近解決就業問題,讓貧困戶進基地務工增加收入。此外,借助產業基地,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餐飲業增加收入。 “曾經的苦日子總算熬出了頭。”陳登厚說,村裏有了產業,貧困戶也有了奔頭。基地成立以來,陳登厚就開始到基地幹活,每天工作八小時能掙50元,除去忙活自家活路的時間,每月也能掙1000元左右。“以前想去外麵打工,身體殘疾別人又不要,現在上了年紀更找不到事情做。現在好了,在花椒基地打工,都是些輕巧的農活,老板不嫌棄,還能照顧我九十幾歲的老母親,日子好過多了。”陳登厚說,“如今生活條件大變樣,過上了幸福好日子,多虧了黨的扶貧政策。”他覺得,自己一家人脫貧已經不再遙遠! 站在人群中間,陳德厚把錢搓成了一把扇子的形狀給記者看,他給記者算了算在基地打工的收入賬,“去年,我一直在基地打工,加上今天領到手的1150元,初略估計也掙了近10000元吧。”陳登厚說,“打工有了穩定收入,辦年貨心裏也有了底氣,今年過年,家裏早早就買回了600多元的豬肉,還置辦了燈籠、瓜子等年貨,等到過年的時候,準備也在家裏熱鬧熱鬧!” “精準扶貧工作,就像點穴治病。給錢給物,隻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複貧困戶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何歆說,“今年,臥佛鎮還將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圍繞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產業等問題,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在發展產業上提供資金、技術、就業等方麵支持,讓更多的貧困戶告別苦日子、過上好日子!”(全媒體記者 吳波)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