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近村民在花椒基地裏務工。 
陳江在修剪花椒樹枝葉。 “今天在地裏幹活的有近20名周邊的村民,近期主要是進行花椒的田間管理,比如除草、鬆土和施肥。”近日,在重慶萊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花椒基地裏,負責人陳江向記者介紹起了他的花椒基地。 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位滿口花椒樹管理經驗的“農民”,過去曾經是一位擁有三十家服裝門店的商人,流轉土地種花椒不過才一年半時間。說起如何與農業結緣,陳江打開了話匣子:“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地裏忙農活,也特別喜歡種小花小樹,看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小樹苗開花、結果,心裏總有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所以我的心裏始終都有一個農業夢。但過去沒有這個機會,反倒誤打誤撞下了海,開起了服裝廠。不過現代農業前景很好,有了資金,有了政策,有了技術,自然要把握這個機會,好好地拚一把。” 陳江告訴記者,為了圓自己的農業夢,2016年,他專程去日本和國內的貴州、雲南等地考察學習農業項目。“那時候真辛苦,服裝廠裏的事情每天都要自己打理,還要到處去考察農業項目,發現合適的,還要學種植技術,聯係銷售網絡,吃了不少閉門羹。” 項目確定了,技術學會了,銷售網絡找好了,陳江又開始尋找合適的種植基地。“因為我是臥佛人,多方考察後,我還是決定回家鄉發展。”說起土地流轉,陳江說,“多虧了村兩委班子做了大量群眾工作。”原來,花椒基地所在的臥佛鎮玉蕉村是後進黨支部轉化村,一直以來,村兩委都希望通過引進種養殖大戶,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當得知陳江想流轉土地發展花椒種植後,村兩委挨家挨戶給群眾做工作。”玉蕉村支部書記胡英俊說:“陳江願意來村裏發展花椒種植,既能給群眾帶來實惠,又能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定要大力支持。” 有了村裏的支持,2017年9月,陳江很快就成功流轉了400多畝土地,並注冊成立了重慶萊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但萬事總是開頭難,看著400多畝撂荒地裏一人多高的雜樹雜草,陳江也犯了愁。看到記者來采訪,正在基地勞作的村民向中華給記者描述起了當初地裏的樣子:“這幾個山頭都是荒了好幾年的撂荒地,別說種花椒樹,連土在哪裏都看不見,陳老板硬是喊了五台挖土機,挖了一個月才把土地整治好。” 憑著心裏的農業夢,陳江頂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完成了土地整治,並在2017年底把20000多株花椒苗栽下了地。“我既然決定了要回鄉再創業,就要堅持下來。”他告訴記者,這一年多來,區裏和鎮裏經常有領導來視察,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周邊的村民在基地打工有了收入,也都非常支持他。“如今黨的政策好,重視農村工作,在退耕還林、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都有很多優惠政策,我對未來充滿信心。”看著地裏才栽下不到一年的花椒苗長勢喜人,陳江對做大花椒產業充滿了期待。 如今,陳江的花椒種植走上了正軌,總算圓了他兒時的農業夢,不過,他又有了更大的夢想。“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搞農業是非常有奔頭的產業。”陳江說,“今年,我計劃依托政府的支持,對基地的生產便道進行硬化,並建設一幢花椒初加工廠房。同時,再流轉幾百畝地,擴大種植規模,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將來,我還準備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發展生態農業遊、觀光農業遊,讓周邊村民嚐到更多甜頭、生活更有盼頭。”(全媒體記者吳波)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