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村幹部在王薈穎(左二)家中了解她如今的生產生活狀況。 “今年你還是去成都打工吧,隨時可以回來照顧屋頭。”春節過後,全薈穎對丈夫袁浩淞說,“在外邊多注意身體,不要過度勞累,現在我們家還是好過了!”與往年不同,今年已經脫貧的全薈穎,心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底,創造美好生活的幹勁更足了。 殊不知,現在這樣的日子,之前她是想都不敢想的。
因病 她家成了貧困戶 10年前,家住雙江鎮九道社區二組的全薈穎,因為公公袁竹清身患癲癇病,需要常年吃藥;二弟袁華明至今沒成家,常年在外漂泊,根本無暇顧及家人;三弟袁華君身患疾病,喪失謀生能力,需要全薈穎和丈夫袁浩淞負擔基本生活和醫療費用。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是我們的責任”全薈穎說。攤上這樣的事,她沒有想過退縮。為了走出困境,2012年,她丈夫隻身外出務工,一個月省吃儉用存下2000多元全部寄回家裏,加上她早出晚歸從地裏幹活掙來的錢,依然不夠負擔公公和三弟的醫藥費。一個家庭,有兩個病人常年需要吃藥,高昂的費用,讓全薈穎家債台高築,生活艱難。
因病致貧,她家成了貧困戶。這樣的日子全薈穎過了近10年。
援助 扶貧政策暖人心 “一個月都舍不得吃一次肉,幾年不曾花錢置新衣服……”說起當年的困境,全薈穎話音微顫,眼眶濕潤,幾度哽咽。 當時,了解到全薈穎家裏的情況後,九道社區駐社區幹部張代平、第一書記陳小鴻、社區書記劉英等,經常來家看望她,鼓勵她勇敢麵對生活。“他們經常來送衣服,積極幫助我建卡,尋求政策扶持,還給我的小兒子送了書包和書。”全薈穎說。
此外,鎮上有一些臨時工作和技能培訓,扶貧幹部都第一時間通知她去,不僅讓她家增加了收入,還從中學到了很多實用技能。 苦幹 多點開花日子甜 “習主席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們貧困戶可不能等靠要,幸福等不來,要靠雙手創造。”全薈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社區的支持和扶貧幹部的幫扶下,全薈穎大力發展種植業,種植李子和黃精。 去年,雙江鎮搞果樹管理培訓,全薈穎就去學習果樹修剪嫁接技術,學到技術後,她家的李子管理水平穩步提高,李子產量也大幅提高。“去年李子收入就有一萬多元,”全薈穎說。 2016年,在鎮村扶貧幹部的支持下,全薈穎又種了兩畝中藥材——黃精,今年剛好到了可以收獲的季節。她說:“預計一畝黃精年產能接近3000斤,市場價7元/斤,銷路很好,大約有兩萬元收入。”
此外,大兒子袁琦斐和兒媳婦外出務工,丈夫袁浩淞年後也將去成都幹活,家裏經濟比從前好多了。
引領 帶動鄉親一起富 已經成功脫貧的全薈穎沒有忘記帶動周邊鄰裏一起致富。住在全薈穎家附近的黃婆婆等4戶人家,在她的帶動下種起了黃精和李子。“她有空就來教我種黃精,不然我們哪裏懂嘛!”嚐到黃精種植甜頭的黃婆婆高興地說。 對於同樣留守在家的唐淑華來說,全薈穎的幫助不可謂不大。“在全薈穎的鼓勵下,我栽種了5畝李子,每次遇到困難,她都手把手的教我們,傳授管理經驗,幫我們聯係買家,對外銷售,增加了經濟收入,真的很感謝她”。唐淑華說。 一生之計在於勤,雙手創造好生活。“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全薈穎如是說。采訪結束後,記者與全薈穎握手表達感謝,那布滿老繭的雙手令人印象深刻,這大概就是她十幾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的最好見證。(全媒體記者 王正森 鄭三清) 【責任編輯 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