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後的村居。 (全媒體記者 李揚)近年來,古溪鎮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大力實施危房改造民生工程。據統計,該鎮自2011以來,共824戶農村家庭享受到這項民生福祉,有效改善了農村群眾生活居住環境,圓了百姓“安居夢”。 窗明幾淨,白牆立麵,一層兩間小瓦房,這是古溪鎮伍家村73歲的楊勝前大爺利用農危房補助資金建設的房屋。自從2017年入住新房以來,楊大爺逢人便誇黨的政策好。“多虧了政府給補貼,否則我這輩子都住不上新房,感謝政府、感謝黨。”楊大爺看到鎮幹部連連說道。 “原來一到下雨天,全家人忙不停。”楊大爺說,原來的老房子土牆瓦頂,四麵漏風,牆體傾斜,門簷低矮。刮風下雨,穿堂風灌得全家透心涼,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盆盆罐罐擺滿地。“看看現在,想想過去,黨的惠民工程就是好。”楊大爺高興地說。 從舊房到新房,華佗村村民郭堂文也圓了自己的安居夢。 陽春三月,走進華佗村,一陣油牡丹香氣撲鼻而來。村民郭堂文去年11月份搬了新家,逢人就誇新房子好。“嘴上說不算數,你來我家看看。“郭堂文總是熱情的為左鄰右舍介紹自己的新家。今年49歲的郭堂文是困難群眾,從村口步行幾分鍾就看到了他的新家,68平米左右的兩間磚瓦新房收拾得幹淨整潔。 “這個新房屬於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政府幫助建的,總共花了4.1萬元,自個兒隻掏了6000塊錢,就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郭堂文高興地說,最早的時候,他住的是舊房子,秋冬天冷風直往家裏鑽。每逢下雨天,家裏就漏水。“有個好住所一直是我的心願,現在可算圓了我的夢。”郭堂文樂嗬嗬地說。 “危房改造對象的確定,嚴格實行農戶自願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鎮上審核、區級審批等程序。”古溪鎮相關負責人說,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貧困戶、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建的房屋,政府按照麵積、人口、結構實行兜底保障。 記者手記: 把民心工程辦實辦好 農村危舊房改造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對改善農村麵貌、保障農村群眾居住安全、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村居民住上安全、實用的房子,實現農民群眾祖祖輩輩的安居夢想。從此以後,這些相對貧困的農民群眾再也不用為突發性的自然災害而擔驚受怕,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記者認為,在農村危舊房改造過程中,要落實危舊房改造基本要求,加強質量監管,真正讓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要建立健全農村老舊危陋房屋改造責任製,明確責任主體,按照實施方案認真抓好落實。要高水平組織實施,在選材用料、施工建設等方麵嚴格把關,做好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認真搞好竣工驗收和績效考評,確保高水平完成建設任務,讓農民滿意。要研究相關政策,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物資保障,同時要加強資金監管,用好手中每一分錢。要充分考慮農民意願,尊重生產生活習慣,特別是對農村五保戶等特殊群體,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造方式,把好事辦好,向廣大農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將農村危舊房改造做成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責任編輯 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