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關鍵零件告急,在湖北的配套廠商還沒複工。” “不能等,馬上幫企業找同類替代廠家……” 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辦公大樓,520會議室燈火通明,一天一次的企業複工複產調度會正在舉行。 堅持全鏈條服務破梗阻,讓“龍頭”率先起舞,牽引全產業鏈複工複產——兩江新區的實踐,是重慶全市的一個縮影。2月10日以來,重慶以龍頭項目和企業為抓手,精準幫扶企業,打通產業鏈上下遊的堵點、難點。 在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的整裝車間,筆直的流水線長達300多米,每過6分鍾就開出一輛重型卡車。 “這流水線可不算長,汽車行業的產業鏈,那才叫長。”黨委書記夏洪彬介紹,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有380多家配套企業,每家配套企業後麵還有數十家乃至上百家配套企業。“原計劃2月10日複工,可直到2月20日才實現,產能現在才超過50%,主要還是受配套廠家供貨影響。” “企業著急,我們更急!”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誌傑說,全力促成龍頭企業複工後,新區絲毫不敢懈怠,繪出企業的產業鏈地圖,全力協調,“這一個月來,協調複工複產的電話比去年一年打得都多。” 切實保障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兩江新區在健全服務機製上下功夫。抽調300多名精幹人手,進駐企業,現場服務。現場解決不了的,就上報管委會,列入指揮部的“作戰圖”,由相關部門和新區負責同誌協調解決。產業鏈複工率、產能恢複率、員工返崗率,3個主要指標就這樣節節攀升。 在重慶各重點工業區域,這一做法已全麵推開。各區縣、園區按照實際情況確定重點企業名單,同步摸底形成重點企業原料、包輔材配套企業清單,通過派駐“特派員”,積極穩妥、分類有序幫助企業複工複產。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複工複產遇到資金難、用工難。“防疫物資支出和成本壓力都比較大。生產製造成本是以前的2倍甚至3倍。”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相關負責人魏芳柱說。 重慶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更快更實解決好企業實際困難。針對企業資金難題,重慶出台了增強版的“支持企業40條”,加大金融支持,加強財稅紓困力度,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重慶市發改委主任鄭向東介紹,重慶為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涉農小微企業新增低利率貸款250億元,為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存量貸款展期續貸1000億元左右;緩解企業納稅壓力近10億元,還將減免社會保險費約133億元。 汽車產業是用工大戶,但“用工難”對長安汽車的影響卻沒有預料中那麼大。“通過智能化改造,我們工廠已經達到92%的自動化率,員工隻要到位40%以上,就可以開工。”魏芳柱說。 截至2019年,重慶已完成128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15個數字化車間和25個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為企業複工複產發揮了很好的助力先行作用。 “這次疫情,給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考題。”王誌傑介紹,一些企業主動提出,要提升智能製造的水平。 “我們最盼望的是下遊產業盡早複工,不然我們複工複產壓力也很大。”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國華說,作為裝備生產商,車廂等軌道車輛設備都是按照訂單生產,但是建設單位工期延遲,必然會影響到後期交付。 “一定要抓好重大項目的複工複產!它們既是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汽車、電子、裝備等重慶支柱產業的大客戶。”鄭向東介紹。 重慶推行“不見麵審批”“網上辦”,創新招標投標“隔空投”和重大項目“一對一”服務,還開發了重慶市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複工複產及疫情防控公共平台。“到目前為止,重大建設項目和重大前期規劃研究項目的總數、總投資,均較去年提高30%以上。”鄭向東說。 截至目前,重慶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複工556個、複工率99.8%,基本實現全麵複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99.8%,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基本實現全麵複工,裝備製造等產業的全鏈條產能也穩步回升。 【采編 鄭強】原標題:“龍頭”牽引,全產業鏈複工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