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臨,年味愈濃,又到了熏製香腸、臘肉的時節。西南地區熏製臘製品的曆史悠久,食用熏製臘製品已經成為潼南民俗的一部分。近年來,熏臘肉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引起了公眾的關心。今年,我區建立多個無煙熏製臘肉便民服務點,用上環保“熏肉神器”幫助市民熏製臘肉。這一舉措,既兼顧了傳統與環保,又保護了民俗溫暖了民生,受到群眾連連稱讚。
集中熏製點均采用無煙環保臘肉熏製機,采用了先進的煙氣處理裝置,將熏製過程中產生的煙霧進行有效過濾,降低了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同時,無煙熏製機器的運行也更為節能高效,進一步減輕了能源消耗的負擔,兩台無煙環保臘肉熏製機的配置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也使得環保理念貫穿整個過程。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城市居民缺乏私熏臘製品的條件,私搭熏製點,不僅影響周邊居民,還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引入無煙熏製機著實堪稱貼心之舉。無明火熏製消除了火災風險,給居民居住區域帶來了更為安全的環境。此外,熏製時采用柏樹枝椏、幹柴、木屑等作為燃料,有效控製火力大小及溫度,使熏製出來的臘製品保留了傳統熏製的口味,留住了市民們記憶中的味道。 12個集中熏製點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市民路程、價格等實際需求,方便了居民熏製臘味,為他們提供了更加環保、安全的選項。采用街道和社區(村)管理模式,使整個過程更加高效、服務更貼近居民,無煙集中熏製這件民生小事,也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既是我區對環保理念的踐行,也是對城市管理的規範化、綠色化的積極探索。 推而論之,從城市管理到社會治理,都要寓管理治理於服務,以服務貫穿於管理治理,讓市民生活得更好,讓社會更有“溫度”。民生福祉彰顯著一個地方的發展溫度,為民實事凸顯著人民群眾的幸福質感,隻有順應群眾新期盼,更好服務群眾,才能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李彥亭) 【責任編輯 鄭強】
|